?
來 源: 正人少兒藝術教育
日 期:
閱讀量: 2009
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,家長們的生活壓力都很大,每天辛苦工作,回到家后已經精疲力竭,孩子還纏著爸爸媽媽要畫畫,家長們既不忍心叱走孩子,也實在沒力氣陪孩子玩鬧,這時,繪本就成了家長們的“救命稻草”,繪本里的故事輕松有趣,圖片形象生動可愛又簡潔,簡直是孩子臨摹解悶不二之選!
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?當一位家長向老師說出了這段經歷后,老師很嚴肅地要求家長停止讓孩子繼續臨摹繪本,這是為什么呢?家長感到不理解,認為自己的孩子依靠臨摹也取得了成就:“我家寶寶可聰明啦,他畫的樹和繪本上的樹可像了。”
但如果讓孩子多畫幾幅樹呢?家長一定會發現,無論畫多少次,孩子筆下的樹永遠都是繪本上的模樣,枝丫的數目和葉子的形狀,彷佛已經成了孩子腦中名為“樹”的“定理”。
家長們必須要知道,孩子們確實都很聰明,但是孩子畢竟還是孩子,自主意識還比較薄弱,具有很強的盲從性,他們既有創造的天賦,也有模仿的天賦,而臨摹行為正是摒棄創造性的、純粹的模仿行為。如果家長們要求孩子臨摹并且對臨摹的成果給予肯定,那么孩子就會從這種盲從的結果中感受到被認可、被夸獎的愉快,進而錯誤地認為模仿行為才是得到夸獎鼓勵的途徑并且放棄創造。天賦不等人,一旦模仿久了,孩子的創造力就會萎縮,屆時想要再重拾想象力,那就需要突破這么多年來重重設下的“定理”,可謂是步步辛苦。
學藝術是希望孩子能得到“美的教育”,成為自己的“藝術家”,千萬不要把孩子教成了沒有藝術靈魂而空有工藝技巧的“匠人”呀!
日期:
日期:
點擊關注公眾號